“这次的病毒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病毒危害大,必须马上应对!”2017年5月12日晚上20时左右,全球爆发大规模“永恒之蓝”勒索软件感染事件,用户只要开机上网就可被攻击。时任徐州市检察院技术处副处长的王梅看到新闻,立刻从沙发上站起来,穿上外套就要出门。
“今天是周五了,大晚上的,还要去单位加班吗?”爱人在一旁担心地问。
“病毒来了,不跟你多说了,你早点休息吧……”王梅顾不得跟爱人多解释,开门直奔单位而去。
此时的王梅已经有孕在身两个多月, 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 但是闪现在她脑海里的念头,只有一个:绝对不能让病毒攻击到检察系统的网络,资料和数据一定不能受到影响!
来到单位,王梅立即调度部署了市检察院和基层检察院的技术人员,查找应对解决方法,编写应急指南。督促技术人员周六上午全部就位,对机房所有的应用服务器做数据安全加固,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并编写应对策略,刻成了光盘。
经过周末两天的争分夺秒紧急处理,周一一大早,各个部门就领到了这份病毒应对策略的光盘,并按照光盘里的内容进行了数据加固。
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勒索病毒网络攻击席卷全球事件,大量企业及多个高校的网络遭到感染。但是由于应对及时、处理得当,徐州市检察系统在这场和勒索病毒的较量中打了漂亮的胜仗。全系统未出现一起病毒中毒事件,数据没有任何的损毁和丢失。省检察院还专门对徐州市检察机关及时完美地应对“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情况进行了报道。
“说起检察技术工作,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修电脑、修电器、修网络,我们就像救火队员一样,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然而,这只是我们工作内容的很少一部分。除此之外,有大量的服务器、设备安全加固工作、网络的安全审计及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去完成。可以这么说,检察工作中所有带‘电’沾‘网’的工作,都是我们的主战场。”王梅笑着说。
检察信息技术部
制定实施全市检察机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规划,承担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基础网络、设施和系统应用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负责全市检察机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登记管理;办理全市检察机关重大疑难案件的检验鉴定、技术性证据审查、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开展以应用为主的检察技术科研活动。
王梅,徐州市检察院检察信息技术部副主任。在小编心目中,一直觉得行业是有性别属性的,像编程和计算机一类的工作大多都是“IT男”主导,没想到面前这位轻言细语、面带浅笑的温柔姐姐,竟然在大学期间就取得了俗称“法律界的司考”的程序员考试,工作之余又自学通过了CCNA网络工程师认证,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技术大咖”,这让小编赞叹不已。
然而,更让我惊掉了下巴的是,这位“IT大咖”还是一位司考状元!2008年,非法律专业出身的王梅在号称“天下第一难考”的国家司法考试中一举夺魁,以461分的司考成绩取得了全省检察系统司法考试第一名的好成绩。
“技术大咖”和“司考状元”,对于王梅来说,开挂的人生,已经不需要解释了。
网络安全是重中之重,
办公顺畅,办案才有底气
2013年底,徐州市检察院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正式上线。当时的技术处人员少,王梅既要负责所有后台的权限配置,又要理清组织架构、案件的轮案规则以及每个文书的配置等,加上刚运行的系统出现的各种Bug,王梅几乎处于“几个电话一起响”、“各个办公室轮流跑”的疯狂状态。“当时大家都对这个新系统不熟悉,所以一有问题就会想到我们,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王梅说,“这也体现了大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我们的任务,就是为检察工作顺畅开展铺平道路,全方位服务办案,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14年市检察院分级保护正式测评的前一周,王梅带领技术人员加班加点,经常在晚上全院同事下班之后,挨个检查每个办公室的每台电脑,将全院200多台终端全部梳理一遍,忙到半夜一两点、在办公室和衣而卧是常事。“用工匠精神做好技术保障,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分级保护建设过程中,因为业务能力突出,王梅被市保密局邀请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其他单位的分保测评工作;同时,为基层检察院分级保护建设方案把关,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减掉了许多不必要的建设开支,节省了大量费用。
做技术工作,要保证24小时随时到位。有一次,检察院机房漏水导致全院的网站服务器崩了 ,王梅一直奋战到半夜十二点多,终于把所有的数据全部恢复,不影响第二天检察干警的办公。“时刻战斗在网络中,奋斗在机器旁,24小时*365天轮转的模式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我们却乐此不疲。我们与其他检察业务工作融汇在一起,共同浇灌出检察事业的春华秋实,是平凡但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都在幕后,日常维护、网络排查、数据恢复、会议调试、解决终端电脑的软硬件问题……这些都与大家的工作息息相关,平日里可能察觉不到,一般找到我们的时候就是系统瘫痪或者网络中断的时候,”王梅笑了,“所以,大家找我们的次数越少,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得越到位。”
大数据+检察,
检察工作步入“智慧检务”新时代
在当今,人工智能发展有了新的机遇。依托检察大数据,打造智慧新平台,推动信息化与检察工作的深度融合,创造性地开展检察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在王梅的带领下,技术人员发挥技术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创新了“金融查询系统”,设计了方案架构、功能模块,创新研发金融查询系统,专门用来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和账户。该系统为检察机关和金融机构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使得金融查询工作更加规范、及时、高效和保密,实现了自侦金融查询的安全、高效、便捷。
同时,王梅还参与了市检察院自主研发的系统职务犯罪侦查信息云平台、音视频资料审查系统的研发和设计工作。作为全省的试点单位,徐州市检察院也将该系统的运行情况在省里进行了相关的经验介绍。
“未来已来,远方不远。我们希望在检察的沃土上,智慧检察结出累累硕果,科技强检绽放多彩光芒。”
用服务诠释追求的快乐,
用担当演绎开挂的人生
从事检察信息化工作20年,王梅始终在技术岗位上,见证了徐州检察的变迁和辉煌。2008年院办公大楼的装修改造弱电建设、检委会会议室建设、办案工作区建设、院三楼大会议室的音响、大屏改造及高仿真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检察院南院(清风苑)的弱电建设等等,这些信息化项目建设大多由王梅主导方案设计建设。
因为业务能力突出,王梅被选为省检察信息化人才库首批成员,同时也是省检察系统专门人才,今年还被省检察院点名参加全省统一业务应用系统2.0部署方案论证;同时,作为市检察系统的兼职教师,王梅也多次给全市信息技术人员就网络运维、网络安全以及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维等内容进行授课。
“我考司法考试,并不是为了转行去办案,而是觉得只有深入了解了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为检察系统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出力,才能更好地为检察干警解决信息化办案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现在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去业务部门,我想说,能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对检察事业的爱与担当,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五次三等功、优秀公务员、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在王梅看来,这些荣誉都承蒙于大家的厚爱。“坚守初心,倾入热情。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步都有所收获,每一步都心存感激,能为徐州检察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里就特别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