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独山又名黑山戈壁,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因其山包被黑色砂石覆盖,在荒漠戈壁中尤为突出,是柴达木盆地独有的地质奇观,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这一“水墨意境”。
“自驾车辆随意进出、碾轧山体,给这里留下了一条条如同疤痕的车轮印,对黑独山原始地质地貌造成严重破坏。大量游客捡拾地表黑色岩石,导致黑色山体逐渐褪色裸露,‘黑独山不黑’问题日益凸显。”近日,记者跟随青海省海西州西部矿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黑独山开展“回头看”时,检察官李金介绍道。
为守护好黑独山自然景观,2024年12月,西部矿区检察院在收到相关线索后,派员对黑独山遭受破坏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线索核实,并委托青海省检察院检务保障中心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开展调查。遥感影像显示,2022年至2024年,黑独山涉案区域内疑似车辆轮胎碾轧痕迹较往年均有明显增加,黑独山原始地质地貌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今年2月,西部矿区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经进一步调查取证后,向茫崖市文旅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区域内旅游业的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及相关服务工作,积极申报景区,对黑独山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进行科学评定。依据评定结果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划定保护范围,设置警示标志;对已遭受破坏的地貌进行修复,积极开展特殊自然景观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在检察机关监督推动下,茫崖市政府构建“保护—体验—价值”三维模型,针对黑独山区域推出游览区、缓冲区、禁游区的分区管理制度,科学保护这一地质瑰宝,实现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生。茫崖市文旅部门联合中旅集团,申报黑独山A级旅游景区,完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根据评定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开通线上预约系统,严格控制游客数量;制定《冷湖镇旅游高峰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选派执法人员驻点开展执法工作;联合茫崖市自然资源局,对黑独山受损地貌区域进行全面勘察,遵循“最小干预、自然恢复为主”原则,积极开展修复工作。经过数月整改建设,黑独山风景区于今年5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
“这片历经无数年风蚀才形成的地质奇观,任何不当的建设都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因此从规划开始,‘轻触大地’就成为贯穿所有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高准则。我们精心设计的高架离地游览栈道系统,有效避免了游客对地表脆弱结构的直接踩踏。”茫崖市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检察保护,西部矿区检察院还与茫崖市文旅部门签订了《关于加强冷湖镇黑独山景区原始地质地貌保护公益诉讼工作协作配合的意见》,监督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活动。
“在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下,黑独山从昔日‘野生景点’的乱象,蜕变为如今拥有高标准、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的规范景区。”站在西部矿区检察院设置在黑独山景区的公益诉讼举报牌前,李金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