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青海省祁连山国家公园,层林尽染,宛如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巨幅画卷。在这片风景如画的原始森林,出现了充满生机与温馨的一幕:百株青海云杉和祁连圆柏的幼苗在秋风下,倔强地生长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检察院检察官在仙米林场林业专家的讲解下,悉心观察着补种幼苗的长势。
“这片幼苗是今年5月种下的,天气渐凉,我们来看看补种幼苗的成活率怎么样。”门源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董维秀一边回访,一边向记者讲述今年办理的一起盗窃祁连山国家公园园区内祁连圆柏的案件。
2024年1月,门源县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在审查孔某等6人涉嫌盗窃案时发现,孔某等人盗窃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区内的祁连圆柏枝叶,可能涉及损害生态资源公共利益,遂将该线索移送至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祁连圆柏枝叶俗称柏香,是祁连山国家公园中祁连圆柏系主要树种,其枝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每年的盗窃现象较为突出,给国家公园的生态造成不利影响。”董维秀介绍,收到这条案件后,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立即展开立案调查。
检察官经调查得知,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门源县珠固乡村民孔某等6人利用进山放牧的机会,盗窃祁连山国家公园管护区内的祁连圆柏枝叶4837.65公斤,后进行销售牟利。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盗窃如此数量的圆柏枝叶,不仅给园区生态安全造成损害,也给林区管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管护区内19个村3308户住户因放牧等生活需要可以随时进出祁连山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如果放任随意盗采祁连圆柏枝叶的违法行为,势必会造成当地农牧民“靠山吃山”的从众盗采心理,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安全隐患。
“在惩罚的同时,更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问题上。”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检察官厘清了办案思路:科学计算损害价值,制定有效修复方案,提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办案效果。
如何精准计算盗窃行为造成的生态损害,成为本案能否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关键。董维秀委托林业专家根据被盗采的圆柏枝叶数量折算出了碳汇计量相当量的祁连圆柏幼苗数量,出具专家意见书。随后,门源县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并邀请林业专家参加,检察官向与会听证员以及被告详细解释了专家意见并听取听证员意见,最终经讨论决定对孔某等6人盗窃祁连圆柏枝叶造成的生态损害,采用折算碳汇计量相当量的方式修复补种祁连圆柏或青海云杉幼苗。
依据专家意见,门源县检察院向该县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孔某等6名被告补种497株高1米以上、土球直径25厘米以上的祁连圆柏或青海云杉幼苗,三年后的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若孔某等被告不按期履行补种义务或三年后保存率未达到80%以上,由林场按每株70元标准申请法院收取补种费用后代为补植。
法院支持了检察机关提出的全部诉求,截至目前,孔某等6名被告已经完成350株青海云杉和147株祁连圆柏的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