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您帮着从中调解,化解了我们村这两兄弟的矛盾,不然这两家就结怨了。”8月底,北京市通州区某村村支部书记专程来到通州区检察院,向该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李隽表达谢意。
原来,该村村民赵某甲和赵某乙兄弟之间发生房产纠纷,于2021年7月闹上法庭。开庭前,两人又吵了起来,进而引发肢体冲突,赵某甲一怒之下将弟弟赵某乙打伤。经鉴定,赵某乙身体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今年8月15日,公安机关以赵某甲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办案检察官李隽审查案件后认为,该案系由家庭成员之间矛盾纠纷引发,虽然赵某甲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完全符合起诉条件,但检察机关不应就案办案,“要从有利于矛盾化解和亲情修复的角度解决问题,促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是最根本的办法。”李隽说。
让李隽没想到的是,调和这对亲兄弟的矛盾竟然那么艰难。长期的房产纠纷加上该案的发生,让本就关系紧张的兄弟二人变得不可调和。赵某甲对弟弟心存不满,不愿主动沟通、积极赔偿取得谅解;赵某乙也因受伤后一直未见哥哥赔礼道歉而拒不原谅。检察官十几次与双方电话沟通,耐心劝解,两人态度仍很坚决。
“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起诉到法院,这梁子就真结下了。”李隽决定借助“枫桥经验”,引入基层党组织力量参与办案,助力矛盾化解。他和办案民警一同实地走访该村,向当事人及村民询问案情细节,与村干部座谈。“如果能彻底解决他们兄弟的矛盾,也是了却我们心中的一桩大事啊。”村支书说。
8月19日,在检警村三方努力劝说下,兄弟二人终于坐到一起。李隽先是从情理等角度对二人进行教育、感化,强调双方是骨肉至亲,不要因一时意气遗憾终生,随后又耐心释法,详细阐明案件不同处理结果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对不起,哥有错,不该冲动打你!”听到这句迟来的道歉,赵某乙再也忍不住,与赵某甲相拥痛哭起来。“哥,我也有错,对不起,咱俩以后好好的!”
鉴于该案系家庭矛盾引发的轻伤害案件,犯罪情节轻微,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嫌疑人赵某甲具有自首、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且兄弟二人最后达成了刑事和解,检察机关对该案作出酌定不起诉处理。8月23日,李隽到该村送达并公开宣布不起诉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