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彼时彼刻,曾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我,感到无比自豪。
2015年7月,我被选派到省定贫困村阆中市原北门乡宋家嘴村担任第一书记。那是一个典型的旱山村,十年九旱。每到枯水季节,村民只能通过提灌设备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河水引到山上的水池中,经物理沉淀后直接饮用。我向院里汇报,与分管领导多次到备用水源地实地查看,采集水样送检。院里出面与水务局协调争取项目,我则协同水务局技术人员到备用水源地进行规划设计。几年时间,我和乡亲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奋斗,见证了全村实现集中供水,村民们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见证了宋家嘴村被评为全市脱贫攻坚示范村,顺利迎来省级脱贫攻坚成果验收。
卸任第一书记后,我回到案管部门。此时的案管部门,早已从成立之初只负责案件集中统一管理的窗口,成长为一个集管理、监督、服务、参谋于一身的检察业务枢纽。以“案-件比”为核心案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立足本职促进办案质效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检察产品的获得感,成了我急需思考的问题。
我不敢懈怠,深入学习,总结提炼后向院党组提出建议,将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司法辅助人员组成一个办案单元,结合检察人员考核,将以员额检察官为核心的每个办案单元每月的办案情况,在12309检察服务大厅的LED显示屏上进行公示评比,将评比结果运用到年终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司法辅助人员的评先评优中,激发了干警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热情。2021年,我院“案-件比”从之前的1∶2.39优化为1∶1.21,各项业务指标居全市前茅。
回首来路,从第一书记到案管能手,每一场战役我都不负使命。新的一年,我将以青春继续守望检察事业的诗和远方。
(本报记者曹颖频通讯员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