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于我,是温暖欣慰的一年。这是我从检的第十年,也是我为孩子们传递检察温情的第五年。我一直坚信,这份充满爱意的工作,是最值得投入的事业。
“张姐,冬至记得吃饺子哦。”2021年12月21日,我结束加班,走在回家路上,感到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手机,简单的一句话映入眼帘,顿时心中一暖。
发消息的小徐是我曾经的帮教对象。2021年2月,小徐出于朋友义气参与打架,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公安机关移送我院审查起诉。“这孩子正上高三呢,人生紧要阶段,可别被年轻气盛耽误了。”看完案卷,我心中一紧,立即开展社会调查。结合小徐参与斗殴程度不深,以及事后自愿认罪认罚、悔罪态度较好等表现,我院对其宣告附条件不起诉,并安排我在考察期内对他进行帮扶教育。
为减轻小徐的心理负担,我邀请枣阳市义工协会的心理咨询师参与帮教,自己也第一时间将小徐加为微信好友,不时聊两句,为他加油打气:“人生难免犯错,能及时改正就为时不晚。你要把握好当下的每一天,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情。生活中有任何想法,欢迎随时和我分享。”
经过帮教,小徐从一个叛逆少年成长为自信坚定的大男孩,不仅考上理想的大学,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还努力学习获得了多项荣誉。帮教结束,交流不断,感恩他对我的这份信任。孩子们在成长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迷茫困惑,但只要我们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和温情,他们仍能向上向善成长,小徐便是最好的例证。
为了更好地守护孩子,我认真梳理涉未案件,挖掘分析各项数据,扎实开展源头治理。一方面,通过“订单式”教学实现按需普法,“送法进校园”宣讲覆盖枣阳市中小学生及教师3万余人。另一方面,针对未成年人随意进入娱乐场所,旅馆业存在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不按规定履行登记、询问义务以及强制报告义务等问题,向市公安局、文旅局、人社局等部门分别制发检察建议并公开宣告送达,推动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治理。
这些年,我相继迎来“全国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巡讲突出个人”“襄阳市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办理的两起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有人问我:工作干得好,有啥秘诀吗?我笑答:“秘诀就是把他们都当成我的孩子,拼尽全力去守护他们的人生。”
(本报记者戴小巍通讯员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