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隧道南口向前100米左右,左侧有一块长一米左右的水泥板,走茶园最大的路,向山坳坳进发,有段路是没有石阶的,一直向前走不要怀疑,就会找到它了。”2021年6月,我和同事们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之前两次进山都没找到的杭州市革命旧址——史量才墓。
2021年“守护红色军事文化史迹”检察公益诉讼专项行动启动后,我们排查到西湖区内属于杭州市革命旧址的史量才墓。为保护该革命旧址,我们决定去现场查看。地图显示,史量才墓坐落在一处山坳中,我和同事根据地图前往查找,两次都走到无路可走,只能无功而返。
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网上发帖向广大网友求助。众多热心网友纷纷留言,其中一位网友非常热情,给我们绘制了一幅详细的“巡山找墓”路线图。根据这幅路线图,我们再次翻山越岭,终于找到隐藏在山坳深处的史量才墓。但现场情况看得我们很是揪心,杂草丛生、年久失修。保护革命旧址刻不容缓,我院依法向有关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
相关部门收到建议后立即行动,对史量才墓周围环境以及通往革命旧址的道路进行了修缮、打扫,增设了指示牌,同时落实了长效管理机制。2021年12月27日,我和同事再次前往史量才墓查看,先贤长眠地干净、整洁,气氛肃穆。
这次不同寻常的“巡山找墓”,至今都让我感到温情满满。广大网友对革命旧址、红色史迹的珍惜和重视,对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2021年是我从事检察工作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检察公益诉讼全面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我看着这项工作“呱呱坠地”,陪伴其“茁壮成长”,日复一日的“亲密接触”培养了我对公益保护的敏感。我院办理的全国首例向互联网法院提起保护革命英烈名誉民事公益诉讼案,就是我率先在网上发现的案件线索。还有自动售货机食品安全案、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案、动物医疗环境保护系列案等,线索也来自我生活、工作中的发现和思考。
4年多朝夕相伴,数不清的感动瞬间,爱上一份工作就这么简单。希望检察公益诉讼“枝繁叶茂”,也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保护中,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范跃红通讯员张永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