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的一天,我带领干警到一家专业从事未成年人案件调解的志愿者组织联系工作。回程中,“沐心工作室”负责人郭竞雄兴奋地告诉我:“刘检,还记得小磊吗?他在几天前转正了,成了一名正式的电气专业技术工人。”
“太好了!请你代为转达我的祝贺,让他好好干。”“好的!”
长江电气是一家民营企业。2017年,该企业与我院未检部门合作共建,成立了“心港湾”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致力于推进未检社会支持体系建设。这是全市唯一一家检察院与爱心企业共同建设,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指导、合适陪护人陪护及心理行为矫正的基地。
2021年,我院办理了不少涉未成年人案件,而小磊的坎坷命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小磊盗窃工友1万元钱,3天就花光了。我们联系专业心理咨询师找小磊谈心,发现他把这些钱全部用来购买小家电,只为了将自己的出租屋布置得更“温馨”。通过社会调查我们进一步发现,小磊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又生了重病,小磊一直跟外婆一起生活。
“父母角色的缺失,是小磊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障碍。他需要一个可以扮演父母角色的人引领他成长。”我们认为,将他交给长江电气“心港湾”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为他安排几名有经验的师傅,不仅可以教他学技术,还能充当亦父亦兄的角色。征得小磊和外婆同意,我们联系企业,小磊顺利入职。检察官说明了小磊的情况,希望企业选出一位品行正直、有责任心的中年人做小磊的技能师傅,同时选一名年龄相近、活泼开朗的工人做小磊的朋友。
“父亲”般的师傅、“哥哥”般的朋友很快出现在小磊的生活中。他们肯定小磊每一点进步,陪伴他融入集体,引导他学习生活生产技能。小磊逐渐阳光起来,彻底认识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承诺尽快攒钱还给被害人。
工作期间,小磊通过微信和我们分享工作、学习笔记。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不仅独立完成岗位工作,还会主动打扫员工寝室,与人沟通交流也更加顺畅。
小磊的转正报告,是我最好的新年礼物。迎来新的一年,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的参与力量越来越多。“国家监护人”的确立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实,促进了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未成年人检察一体化办案优势愈加凸显。在未检事业的征途中,我们从不孤单。
(本报记者周晶晶通讯员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