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栉风沐雨,铁道兵前无困难。”日前,我受邀参加了重庆市北碚区检察院对金刚碑零散烈士集中安葬点公益诉讼案的“回头看”活动。
在烈士墓园中,我第一次了解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牺牲在铁路建设第一线的故事,也见证了曾经隐藏在密林深处无人知晓的烈士墓群在检察机关的努力推动下修缮一新、重现英烈荣光的成果。
时间回到2024年2月,北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向北碚区检察院移送线索——缙云山金刚碑古村落后山有一处烈士墓群,现状令人担忧。
收到线索后,北碚区检察院立即成立办案组并进行实地调查。通过现场勘验,检察官发现15座烈士墓依山而建,墓群内枯枝落叶堆积,周边无可供通行的道路,临崖区域也无防护措施。因年久失修,有的墓碑上篆刻的字已经模糊不清,14块墓碑上隐约能看到“烈士”字样,但有一处烈士的墓碑文字已经消失,无法查证相关信息。
为进一步查明烈士身份,办案组会同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烈士信息调查核实工作,通过查询中华英烈网、申请烈士户籍地协助调查等方式,核实了11位烈士的信息,然而仍无法查到烈士牺牲的相关事迹,还有3位烈士的信息无法核实。
为尽快修复烈士墓及周边环境,该院决定先向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检察建议,指出烈士墓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等问题,提出修缮纪念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查明牺牲英雄烈士详细情况等建议。
随后,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针对金刚碑零散烈士集中安葬点墓区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申报专项改造资金20万元。对15座墓体进行整体修缮并集体更换墓碑,修缮整治面积达600平方米。为了方便人们祭奠烈士,还在墓区周边修建便民走廊和指示牌,在临崖区域加装不锈钢栏杆。
在进行烈士墓修缮期间,办案组和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没有停止查找烈士的事迹。最终在《铁道兵英烈名录》中查到了这些烈士的名字。原来,这些烈士都是在1969年至1971年期间修建襄渝铁路时牺牲的铁道兵。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也着手将相关信息更新至中华英烈网。之后,两个单位还联合发起“为烈士寻亲”活动,目前已成功找到两位烈士的亲属。
每一位烈士都应被铭记。得益于检察院和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积极履职,这些为祖国发展建设默默献出生命的英雄烈士的故事可以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希望检察机关能够继续发挥英烈保护的职能优势,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等单位形成合力,推动建立完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长效机制,以检察担当实现烈士纪念设施高质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