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运用法治力量 推动粮田变良田
2025-03-18 14:53:00  来源:检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耕地保护是端牢饭碗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老百姓饿不饿肚子的问题。作为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我非常关注耕地保护工作。我所在的江苏省建湖县高作镇被自然资源部确定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后,整镇推进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大田变良田”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入选为第二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

  今年春节前夕,建湖县检察院向我通报了检察工作情况。我了解到近年来检察机关围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办理了一批高质量案件,比如通过激活法律“沉睡条款”,建议耕地保护部门探索开展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推动把优质耕作层用于土壤改良,精准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保护不仅仅是“保数量”,需要同样关注“保质量”“保生态”。高标准农田也不应止步于“建”,更在于后续的“管”和“用”。这些都同样需要法治的力量。为此,我围绕耕地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提几个具体建议:

  第一,量质并重促进耕地资源公益保护。建湖县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腹部,总面积11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9.38万亩,耕地资源十分宝贵。检察机关可以进一步加强耕地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督促耕地保护部门严格用途管控,堵住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后门”,做到“寸土不让”。督促职能部门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严格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等复核验收,依法组织开展耕地质量专项调查评价,促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探索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促进耕地有机质提升。

  第二,更多关注良田后续管护、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耕地的集中连片,成为土地平整、设施完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良田。一方面要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建后管护”,保障农田设施完整、运行正常。另一方面要跟进后续利用。2024年,建湖县政府与苏垦农发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将在高作镇建成3个万亩连片优质稻麦种植基地。检察机关可以发挥乡村振兴检察官办公室作用,在土地权益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贴近提供精准的司法服务,更好释放耕地规模效益,共同壮大现代农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第三,推动形成耕地保护的整体合力。耕地保护不是自然资源部门一家的事,离不开包括检察机关在内全社会的协同发力。检察机关要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一起画好“同心圆”,依法妥善办理耕地保护案件。加强与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共同推动耕地保护执法司法联动,合力破解土地执法执行难题。可以探索将检察官履职与人大代表履职结合起来,还可以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作用,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耕地保护中,推进耕地保护共建共治共享。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检察机关参与到耕地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督促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推动形成耕地保护合力,实现粮田变良田。更要关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利用问题,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共同优化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实现良田增产、农民增收。

  编辑:李晓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