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改革开放40年|高志海:通讯员投稿的变迁
2018-07-31 15:45:00  来源:检察日报

  当下,给报社、杂志社、网站等媒体投稿,发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任君选择,方便快捷、瞬间即达。而过去常用的邮寄稿件的方式少之又少,甚至难觅踪影。

  投稿的变迁,让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我有更多的切身体会和感受。

  计算机没有普及时,法院在计算机教室对干警进行操作培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入伍在部队当报道员时,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投稿更多地是线下进行,给《解放军报》《战友报》等媒体投稿,往往要用格子稿纸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一字一格、一标点半格的方式将稿件书写好,盖上部队的“内容属实”证明,装入盖有三角戳的部队专用信封寄往报社或杂志社。后来当新闻干事后,寄信不再享受义务兵“三角戳”免费政策,邮寄稿件往往要坐一站公交车到离部队最近的邮局自费邮寄。邮寄新闻照片时,还要在信封上注明“新闻照片,勿折”的提示语。因经常外出投送稿件的关系,我当时成了部队里少有的持有公交月票的“特殊兵”。

  在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学习期间,本文作者于1999年国庆大阅兵前到阅兵村采访时拍摄

  1996年,本文作者的投稿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部采用

  2001年,从部队转业到法院后,很荣幸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新闻宣传工作。与部队新闻宣传工作不同的是,除了写稿、对外发稿外,还要承担与记者的沟通联络、记者旁听采访的协调接待、各类重大活动等的新闻宣传策划组织等。虽然工作头绪多、压力大,但凭着在部队打下的新闻宣传工作基础,工作可谓得心应手。刚到法院工作时的投稿方式让我记忆犹新,记得那时电脑尚未普及,所有的新闻稿件只有打字室才能打印,打印出的稿件需要通过传真机传送给跑口记者,有多少个记者就要传送多少遍,一天的工作基本是守着传真机度过。比较庆幸的是,因工作需要及领导的重视,我所在的新闻宣传部门特例配发了一台供传送新闻稿件的传真机,相比在部队时的一封封邮寄省事不少。

  《解放军报》刊登本文作者拍摄的摄影作品

  《战友报》刊登本文作者投稿

  后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单位为每名干警配发了电脑,我也拥有了一台专属于自己的工作电脑。为胜任工作,我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很快就掌握了打字、编辑、打印等电脑的操作及应用,基本告别了手写稿件的历史,但稿件的投递仍沿用传真的方式。

  幸运的是,我在法院工作几年后,互联网横空出世,给我的工作提供了更大便利。一份通知、一篇通稿,通过编辑成组的电子邮箱群发,百余名记者就能瞬间收悉。这在对法制新闻日益关注的媒体不断增加、跑口记者不断增多的当时,继续使用传真一一传送稿件简直是难以想像的工作量!

  现今,书记员速录考场内,人手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

  时光荏苒,幸福继续。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和应用以及功能的拓展,加之微信电脑版、电子文件传输功能的启用,借助随身携带的手机,依托跑口记者微信群,使我与记者沟通、给记者投送稿件更加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且突破了电子邮件投送稿件一稿不能同时发送百人的瓶颈,使得稿件投递一键即达,更加便捷高效,我院的新闻时效大大提高。

  生活中,一个阶段某方面的变化,无不反映着时代的进步、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稿件投递方式的变迁,只是万千变化中的一个。环顾四周,回望往昔,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用品、我们的国家,又何曾不是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

  作者简介

  高志海,男,山西运城人,原在北京军区通信团服役。历任报道员、新闻干事,先后到解放军报、解放军画报社、中央电视台驻北京军区记者站等单位接受专业培训,在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战友报等媒体发表多篇新闻作品,连续多年被北京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评为新闻宣传先进个人。2001年6月到北京市二中院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现为研究室调研员(负责人)。

  编辑:李晓巍